202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中國革命紀念設施志·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卷》正式首發。作為國內首部全面系統介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與遺址的專題志書,該書的出版旨在銘記歷史、緬懷英烈、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中,中華民族真正實現了全民族的空前團結、共御外侮,改寫了中國近代以來因列強入侵而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屈辱歷史,盡掃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找回民族自信,贏得世界尊重,成為由孱弱走向復興的偉大轉折點,是中國革命史和民族發展史上最為蕩氣回腸的篇章。無數中華兒女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拋頭顱、灑熱血,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為銘記抗戰英烈的不朽功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于2014年8月24日、2015年8月13日、2020年9月1日、2025年8月25日分四批公布了294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這些設施和遺址旨在紀念在抗日戰爭重大事件、重要戰役和主要抗日根據地斗爭中犧牲的英雄,以及在抗戰中具有全國性影響的英烈和為中國抗戰獻身的國際友人。它們不僅是弘揚英烈事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更廣泛分布于祖國各地乃至海外,是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是標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鮮明符號,更是昭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光輝旗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本志書由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李濤大校主編,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嚴格遵循志書編纂規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強軍思想,系統介紹了前三批共26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涵蓋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并延伸至俄羅斯、緬甸、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境外地區。全書編排按國家行政區劃順序展開,同一區域的設施按國務院批準批次排列。每處設施獨立成條,包括文字說明和配圖兩部分。文字內容涵蓋設施簡介及相關烈士或重大事件鏈接,資料來源于各紀念地管理單位及《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等權威著作。全書約百萬字,配圖近1800幅,圖文并茂、內容詳實,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既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提供精神滋養,也為存史資政、國防軍隊建設、黨史軍史研究及相關文藝創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和《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總體工作方案》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紀念設施與遺址“講述”偉大抗戰精神,彰顯其人文與歷史價值,激活紅色基因,使凝聚中華民族精神的建筑在展現文化之美、歷史之美、紅色之美的過程中,匯聚中國力量、增色美麗中國。


本志書的出版,是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一份厚重禮贊。它必將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銘記歷史、崇敬英烈、奮發圖強的良好氛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而持久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