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CiteSpace 知識圖譜的分析(2013-2023)
包國強? 孫亦真
【內容摘要】2013 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 , 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 , 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自倡議提出以來,中資企業積極響應,加大對外投資力度,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并獲得了相關國家及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但同時仍存在諸多疑慮和誤解。本文通過動態網絡分析的信息可視化工具 CiteSpace,以中國知網收錄的國內“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構建相關文獻繪制知識圖譜進行分析,揭示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關鍵詞】CiteSpace;“一帶一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形象;形象構建
2023 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 10 周年。自2013 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立足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與國際社會展開廣泛的交流合作,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勁推動力。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與 149 個國家、32 個國際組織簽署 200 多份合作文件,這無疑為我國海外投資企業開拓市場、開展對外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機。
近年來,中資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政策,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在自身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肩負著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等社會責任。2019 年“一帶一路”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明確提出企業應通過履行社會責任,結合當地發展需要,實現合作共贏。為了能夠獲得更多東道國的支持,進一步融入當地市場,作為“外來者”的中資企業必須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構建起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是實現合作共贏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條件。
盡管在國內“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但現階段的文獻大多數還集中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上,即圍繞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么以及如何更好承擔起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討論,而缺乏對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構建的深度分析。本文旨在利用 CiteSpace 知識圖譜,就國內“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構建的作者、機構、關鍵詞等進行分析,深度挖掘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和發展趨勢。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作為研究數據的主要來源,使用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進行檢索?!爸黝}”選擇“一帶一路”AND“社會責任”OR“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時間范圍”選擇 2013 年以后,即“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后。同時為了更突出所選取文章的規范性、權威性和代表性,在“來源類別”選擇了“SCI 來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通過手動篩選,剔除會議通知、新聞報道等,共得到 756 篇相關文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助了基于 Java 語言開發的 CiteSpace 工具,該工具可以實現關鍵詞抽取,共被引分析、貢獻分析等功能①,有助于研究者把握某個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對中國知網中 2013 年至今收錄的有關“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構建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并繪制知識圖譜對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呈現,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參考。
本文將經過手動篩選的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導出,并利用 CiteSpace 的數據轉換工具將其轉換成可處理的文獻數據格式。隨后將處理完成的數據導入 CiteSpace6.1.R3,設置 Time Slicing(時間跨度)為 2013—2023 年,Years Per Slice(時間分區)為一年,Node Types 分別選擇 Author(作者)、Institution(機構)、Keyword(關鍵詞)進行分析,其余均為默認設置。
二、結果與分析
(一)基本情況
基于中國知網的文獻檢索結果,首先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研究的年度發文量進行分析?!耙粠б宦贰背h正式提出以來,其發展受到了學者的廣泛關注。由圖 1 可見,作為國際化合作領域的一大熱點,2014—2017 年,有關“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研究的年度發文量快速上升。2015 年《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發布、2017 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都推動了學界對該領域的研究。而 2019 年之后,或許受到全球新冠疫情暴發的沖擊,相關發文量逐步回落,但每年的文獻量依舊能夠達到百余篇,說明“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構建依舊是學術研究研討的一大熱點。國務院授權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指出,中資企業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開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就業,改善民生。國家和政府對于“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構建的高度重視,為學術界對該領域的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構建與推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2&ZD319)、上海市哲學社科項目“基于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研究”(項目編號:2021BXW0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包國強系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學“偉長學者”、博士生導師;孫亦真系上海大學全球文化旅游產業與軟實力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