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李祖超
【內容摘要】網紅現象影響青少年榜樣教育的發展。正能量網紅給青少年帶來偶像引領力,負能量網紅嚴重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塑造。新媒體技術的急速變革,催生出眾多資本包裝下的網紅經濟陷阱,不斷挑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方向,施教者對自媒體沖擊表現出的應對能力滯后性,加之青少年自身發展的限制,導致青少年榜樣教育在網紅文化異態面前的無力性。因此,需要從網絡平臺監管、網絡正面榜樣樹立、企業技術提升、學校德育以及青少年自我教育等方面綜合施策,化解困境。
【關鍵詞】網紅;青少年;榜樣教育
2022 年中央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網絡“清朗”行動,重點整治網絡直播,肅清網紅亂象,規范行業秩序。根據第 50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 年上半年,我國網絡直播用戶已達 7.16 億。青少年是網絡世界的重要用戶,但良莠不齊的網絡直播內容、負能量網紅的惡劣行徑侵蝕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影響著青少年對榜樣的正確認識,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因此,分析網紅現象對青少年的影響,探究負能量網紅給青少年帶來影響的原因,有利于為構建良好的網絡生態提供針對性建議,促進青少年網絡德育建設,使青少年更好地運用網絡資源、融入網絡世界。
一、網紅現象對青少年榜樣教育的影響
在網絡媒介的助推下,網紅影響力被不斷放大,在不同領域涌現出積極進取的引領者,成為廣大青少年的榜樣,同樣也存在著眾多嘩眾取寵、思想庸俗的網紅,給青少年的價值觀塑造和個人成長造成惡劣影響。
(一)正能量網紅帶來偶像引領力
1.知識型網紅激發學習興趣知識型網紅依靠專業素養或者廣博的知識面,依托視頻軟件平臺,通過個性的講解方式,帶領青少年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一方面,知識型網紅通過分享專業知識為廣大青少年網友提供了多元學習空間,引導青少年尊重知識、學習知識,努力練就過硬的技術能力。B 站賬號“羅翔說刑法”擁有超過 2500 萬粉絲,中國政法大學羅翔教授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知識講解,吸引眾多法律專業學子和普通大眾的關注,在傳遞專業法律知識的同時引導大眾提高遵紀守法意識,守護社會公平正義,被粉絲稱為“bilibili 男神”。另一方面,科普型網紅通過深入淺出、風趣幽默的視頻內容,將枯燥的理論、艱深的知識抽絲剝繭,帶動青少年理解知識、渴望知識?!安凰㈩}的吳姥姥”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科普型網紅,她通過妙趣橫生的科學實驗,帶領青少年走進物理的多彩世界,激發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培養了青少年的科學思維,成為青少年崇拜的“科學明星”。眾多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緊跟新媒體發展步伐,通過短視頻交流平臺為青少年創設了汲取知識的便捷渠道。
2. 文化型網紅提高審美素養
文化型網紅往往通過真實的采風取景,以短視頻推廣或直播形式,展現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引導青少年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實精神世界,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如被央視點贊的國風變裝偶像朱鐵雄、峨眉武術非遺傳承人凌云等,他們結合年輕人喜歡的娛樂形式,通過新穎、獨特、趣味的短視頻內容,將傳統工藝、國粹藝術、民俗文化等帶進青少年的關注視野,引領青少年在了解和傳承經典中提高審美志趣。以拍攝制作風景文化為主要方向的網紅,呈現的短視頻內容具有更強的現實與直觀性,可以使青少年擴大視野、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情懷和對社會發展的責任意識。
3. 勵志型網紅激發奮斗激情
勵志型網紅以個體真實的生存生活現狀為內容主體,借助短視頻平臺傳遞普通人的奮斗狀態和精神追求,有利于引導新時代青少年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的起伏,勇敢逐夢前行。勵志型網紅有著小人物的大夢想,如“網絡發明家手工耿”,網絡平臺使他的“無用良品”收獲大眾青睞,他用生活的改變向粉絲傳遞出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堅持夢想就有成功的機會。勵志型網紅不僅是追夢的實干家,也是直面苦難的樂觀派,區別于以賣慘博同情的惡意營銷者,他們用奮斗點亮生活中的黑暗,展現出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傳遞出尊重生命的樸素哲學。
(二)負能量造成價值觀扭曲
1. 娛樂至上,思想道德庸俗化
一是在追求感官刺激中挑戰傳統道德底線。龐大的網絡直播大軍良莠不齊,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網紅為博眼球直播行為毫無下限,衣著暴露,行為乖張,跡類瘋迷,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瘋狂試探。2021 年有快手“網紅一哥”之稱的某網紅以直播虛假結婚騙取粉絲流量,遭到幾十萬用戶投訴,賬號被平臺永久封禁。他把嚴肅的婚姻當成兒戲,不只欺騙粉絲情感,更是對誠信與忠誠的道德挑戰。缺乏理性判斷能力的青少年若長期沉浸于這類網絡世界的感官刺激中,接受低俗軟色情的擦邊影響,必然造成自身思想道德情趣的低俗化。二是在肆意惡搞中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迷津。在流量的驅使下,眾多短視頻逐漸呈現出泛娛樂化,擁有眾多粉絲的網紅以“惡搞一切”為創作指南,甚至刻意歪曲歷史事實,侮辱革命英烈,毫無歷史概念和民族情感。B 站某以創作漫畫視頻為主、擁有千萬粉絲,且關注者主要是青少年的網紅,其隨著對利益的無限追逐,他的惡搞開始肆無忌憚,不僅在游戲直播中頻爆粗口,開啟網絡罵戰,更是在直播中侮辱革命先烈。在這樣短視頻網紅的影響下,一些青少年就會為追求所謂的個性與自由無視歷史事實,浸淫在肆意惡搞的無知快樂中,喪失正確的人生航向.......(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引導的機制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2VSZ05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李霞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李祖超系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