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良? 付昱
【內容摘要】作為一種將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同中國新聞實踐相結合所產生的創新成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首先是一種思想理論形態的“中國化”。蘇區創建時期,毛澤東在與黨內教條主義斗爭及深入鄉村尋烏調查的基礎上,撰寫了《調查工作》一文,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的思想,要求黨和紅軍必須在深入調查、了解中國的情況下開展工作。本文認為,《調查工作》一文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起始語境,它在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關鍵詞】《調查工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理論溯源
1930 年 5 月,毛澤東在贛南進行了著名的尋烏調查,這是他從事調查研究以來最具代表性的調查之一,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調查工作》一文。同年 8 月,中共閩西特委將《調查工作》編印成冊,供蘇區軍民學習,后因敵人多次“圍剿”而遺失。1957 年 2 月,福建上杭縣農民賴茂基把自己珍藏了27 年的一本《調查工作》獻出。1964 年收入《毛澤東著作選讀》,出版發行時,毛澤東將其改名為《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寫作的出發點是批判黨內的教條主義,為黨和紅軍工作提供科學方法論,并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筆者認為,盡管這篇文章不是關于新聞宣傳工作的專論,但文章全面深刻地闡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積極倡導實事求是的理念,首次明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因此,《調查工作》可視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思想索引之作。
一、《調查工作》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理論創新的理論之源
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闡述無產階級新聞思想時,就確定了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是一個開放系統,需要根據不同時代、不同國情、不同文化而發展融合,需要后繼者不斷傳承與創新,以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內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歷程,就是不斷地發展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
關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研究,我國學者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但長期以來,在我國新聞界對《調查工作》這篇文章沒有加以足夠的重視,沒有將毛澤東《調查工作》一文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及其源流來探究。在紀念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期間,我國有眾多學者回顧了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發展歷史,產出眾多代表性文章,諸如鄭保衛《論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百年發展歷史進程》(2021)、黃瑚《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性貢獻》(2021)、鄧紹根《中國共產黨百年進程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發展》(2021)、季為民《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的百年發展脈絡與演進邏輯》(2021)等。這些論文均未對毛澤東的《調查工作》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思想進行分析。尤其是研究中共新聞思想史或毛澤東新聞思想的代表作,諸如鄭保衛的《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史》(2004)和劉見初的《毛澤東新聞思想研究》(2010)等,也沒有將《調查工作》作為黨的新聞工作的重要著作展開深入論述。
何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觀”即“思想”“觀念”,屬于理性認識,依照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主觀反映客觀的原理,“觀”就是人的大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最終抽象為理論形態。“新聞觀”是關于新聞現象、新聞活動規律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新聞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新聞實踐跟進。我們黨歷來倡導堅持“思想先行”,只有在正確新聞思想的指引下,才會有正確新聞宣傳實踐的開展。馬克思主義的新聞理論傳入我國后,必然生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旨向,且會由不自覺逐步走向自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于新聞現象和新聞傳播活動的總的看法”,具體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后來黨的主要領導人關于信息傳播、宣傳、新聞、文化、傳播政策以及黨組織內部思想交流等等的論述”。所謂“中國化”,是指要以中國的國情為研究對象,在學習歷史遺產和傳承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外國先進的思想學說,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理論創新,得出符合中國實際的新理論,用以指導與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以此推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是指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簡稱“兩個結合”),并將黨的新聞歷史實踐經驗上升為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創新過程,從而形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理論創新體系。可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是一種理性層面的概念范疇,其中的關鍵詞是“中國化”,其意為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黨領導下新聞事業的行動指南。然而,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又區別于馬克思主義的新聞理論,它是由中國國情所促成的特殊傳播語境,它不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簡單照抄照搬,而是與中國各個歷史時期新聞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即是說,在馬克思主義新聞原著中找不到現成的答案,是要在“兩個結合”中用中國的新聞宣傳方式來實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價值;同時,又將中國新聞的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上升為新的理論形態,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從而形成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因此,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不能僅停留在馬克思主義新聞原理的結論上,而是要結合中國新聞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創新發展。這正是毛澤東在《調查工作》一文中提出的核心思想,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形成正確的、能夠真正指導中國革命的理論,在新聞宣傳領域就是要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百年英雄文化記憶的媒介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1BXW021)的階段性成果。
(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