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洋
【內容摘要】數字化時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發生巨大改變,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推廣面臨重大機遇與挑戰。本文在歷史文獻的基礎上,結合《福建省推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概述數字化時代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現狀,分析數字化技術應用對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影響,重點探究以科技賦能、數字化帶動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新興策略,以及運用數字化技術傳播非遺文化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關鍵詞】非遺文化;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技術
非遺文化離不開一個民族或地區的傳統、歷史與身份,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與轉型,人們對自身精神世界的滿足有著更高層次的需求,非遺文化越來越呈現出潛在的教育價值、強大的精神價值、持久的社會凝聚價值等。傳承與推廣中國非遺文化不僅是對過去歷史與生活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生活與精神的投資。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互聯網、數字技術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數字化時代對人類社會有著深遠且長久的影響,數字化時代下的數字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多方面重塑了社會經濟結構與社會關系。但另一方面,數字化技術也給人類生活與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如網絡安全、隱私保護、數字鴻溝等。本文將從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現狀、數字化技術對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影響、數字化時代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新興策略以及運用數字化技術傳播非遺文化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等方面,淺析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如何更好地運用數字化技術來傳承與推廣非遺文化。
一、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現狀
(一)保護非遺文化的傳統方法
過去,保護、傳承非遺文化的途徑十分有限,大多依賴于傳承人親授、記錄檔案或是鼓勵社區成員自愿參與,與當下傳承、推廣技術相比,傳統的保護非遺文化方法并非不值一提。例如,傳承人親授可以確保技術和知識能夠從一代傳到下一代,傳承人大多也是該領域的專家,專業性具有保證;將非遺文化通過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方式記錄下來,并建立系統的檔案,方便后人研究和傳承;鼓勵社區成員參與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活動,通過社區活動、節日慶典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非遺文化的實踐。不可否認,傳統保護非遺文化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地理和時間限制,非遺文化的推廣難度更是極大?!皞鹘y的非遺保護與傳承常常面臨著地域限制、信息傳遞不暢、資源沉淀不足等問題,而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時空限制和傳統框架,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帶來了巨大變化?!?/span>
(二)數字化技術在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中的應用現狀
數字化時代,借助技術應用來傳承與推廣非遺文化不再是罕見的、稀有的,而逐漸呈現出一種常態化現象?!袄脭底只牟杉?、儲存、處理、展示等技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換、再現復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數字形態?!崩?,作為古老悠久的傳統表演藝術皮影戲,原本只能通過人工操縱紙板或獸皮雕刻而成的人物形象,借助燈光照射,將其影子投射到幕布上,從而實現故事的講述。但是,隨著數字化時代所帶來的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觀眾無須像過去一定要到茶館等特定空間場所,而是在諸多視頻平臺上即可隨時隨地觀看皮影戲??梢?,借助數字化技術與互聯網,非遺文化得以實現突破地域、時間、空間等限制,將其傳統藝術、傳統技術及其深刻的文化內涵,通過先進手段傳播到廣泛的受眾群體中,甚至是年輕群體中。例如,可以建立相關非遺文化的官網、開通社交媒體賬號等,向人民群眾推廣傳統藝術與技術,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呈現出非遺文化的強大魅力。
二、數字化技術對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影響
數字化時代,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與普及,人類生活與生存環境發生巨大改變,傳統非遺進入了全新的媒介空間環境中,雖然數字化技術給非遺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帶來了極大的優勢與機遇,但也使其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新的困境。
(一)數字化技術對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優勢
數字化技術在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推廣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與傳統的方法相比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從廣義上來說,數字化技術使非遺文化的保存、記錄和傳播變得更加方便和高效,非遺文化的可見 性與可訪問性也在傳承與推廣過程中得以提高,從而進一步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進一步增強非遺文化的教育與普及。從狹義上來說,“數字媒體技術的可視化特征還可以調動參觀者的情感,使他們獲得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激發他們對非遺的熱情?!蓖ㄟ^互聯網和各大社交媒體,數字化技術可以將非遺文化的信息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個體,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寶貴精神財富,讓更多的人在人工智能時代也能尋找到一塊心靈家園。
(二)數字化技術對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困境
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深入發展,當前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推廣的形勢較為嚴峻,面對困境,如何有效保護、傳承與推廣中國非遺文化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尋找到創新性的解決方法,其根源在于傳統的非遺文化與具有強現代性的數字化技術的契合問題?!艾F代化轉型在根本上引發了非遺所在地方社會工具理性的膨脹,非遺資源成為謀取社會、文化利益的工具?!比缃?,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各種傳統文化、文藝傳承中的呼聲很高,在此環境下,充滿活力的非遺文化也確實收獲了很多年輕受眾,但是這也不可避免會導致一些非遺文化被市場需求所左右,被各種利益所干擾,一些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非遺文化在披上了技術的外衣后,其辨識度大大降低。數字化技術應當成為非遺文化保護、傳承與推廣的有力工具,而不是威脅與隱患......(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