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數字出版研究綜述
秦艷華? 李一凡
【內容摘要】本文梳理了 2024 年我國數字出版領域的主要研究工作,分析發現在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學界圍繞出版高質量發展的主線,重點探討了新質生產力、數據要素、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版自主知識體系、出版國際化傳播等關鍵議題。研究熱點既有延續性,也有創新性。指出未來應繼續加強理論研究,同時總結國內外轉型實踐的具體經驗教訓,推動數字出版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2024 年;數字出版;研究熱點;綜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數字出版產業以先進數字技術為依托,是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新動能,中國式現代化引領數字出版產業是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時代需要?!稊底种袊ㄔO整體布局規劃》提出了“2522”的整體布局,到 2035 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數字出版是推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出版業應對標數字中國建設布局做好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加快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步伐,大力發展數字出版,使出版業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當前,數字出版逐漸步入以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的“智能 +”時代,實現從“數字化”邁向“數智化”的演進。智能化內容生成范式的出現,使作者不再是內容創造的唯一主體,讀者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形成了淺層次、非線性、功利性和體驗式的閱讀趨向。出版業需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產業再定位,從當前的加工工業轉變為創意產業,以“出版 + 科技 + 創意”的形式激發產業的創新活力。面對數字出版新形勢,近年來研究人員從新視角出發,圍繞出版高質量發展的主線,重點探討了出版深度融合、人才培養、版權管理、出版國際化等議題。2024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進一步深入發展,引發研究人員圍繞相關議題展開討論。本研究將重點歸納概括 2024 年數字出版研究熱點與關鍵議題,為未來研究方向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出版深度融合發展
融合出版是近年來出版實踐和研究領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將出版業務與新興技術和管理創新融為一體的新型出版形態。2022 年 4 月《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后,“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出版實務探討和出版理論研究的重要熱門詞。
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深度融合是產業升級和轉型的必然趨勢,是賦能新時代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從融合成效來看,整體而言,2012—2021 年,我國出版業融合水平不斷提高,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出版融合水平呈現“W”型波動的顯著性特征,但仍存在出版耦合協調度等級較低、融合廣度不夠、融合穩定性較弱、一體化程度不高、融合深度不夠等問題。具體來看,研究人員通過對中國傳統出版單位的 PC 端網站、應用程序、微信公眾號等數字出版產品進行的全面測評發現,我國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已初現成效,無論在緊抓時代機遇,還是在數字出版產品的矩陣搭建上,都展現出一定的強勁勢頭。同時,與平臺上主流的閱讀類自媒體相比,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出版產品開發和運營中,普遍存在著重存量資源輕增量資源、重產品功能設計輕用戶體驗設計、重內容建設輕市場運營等不足。
從價值體系來看,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和價值準則共同構成了融合出版的價值體系,具有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特征,自洽耦合、融會貫通以及嵌入融合三方面構成其價值融合意蘊。因此,出版深度融合的三層次價值體系為:數智技術賦能的意識形態功能、文化功能、經濟功能和技術功能的內在價值,面向個人、社會、國家和國際等多層次主體賦權的外在價值以及回歸出版本質的融合出版價值準則。
從未來進路來看,在思想層面,融合出版的深入發展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引領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以實現人的現代化為核心,以建設數字中國為實踐導向;在融合層面,出版融合發展包括從人機獨立到互融共聯的關系融合、從數字化到所想即所得的內容融合和從邊界清晰到不斷消失的產業融合三個層面深度融合發展;在用戶層面,優化融合出版用戶體驗場景建設,包括現實用戶體驗場景、虛擬用戶體驗場景、虛擬現實用戶體驗場景等......(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5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北京師范大學出版業用戶行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