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旸? 李麗婷
【內容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虛擬網絡健康互助群成為患者獲取支持的重要平臺。本研究以糖尿病病友群為例,探究虛擬網絡社群中病友信息互動的方式及不同類型的社會支持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病友在交流時呈現出多模態的特征,讓他們獲得來自其他病友的關心和支持,但是在信息支持和陪伴支持方面,又存在著信息質量參差不齊、信息準確性無法判斷等問題。由此可見,虛擬網絡社群在為患者提供幫助的同時也需警惕其潛在的風險,為其提供一個真正有益于患者健康與康復的交流平臺。
【關鍵詞】虛擬網絡社群;社會支持;微信平臺;病友群
在信息爆炸的環境下,互聯網與電子信息技術作為最具活力的科技力量,已經成為健康信息傳播領域的重要媒介,為用戶構建了一個龐大且不斷更新的電子健康信息資源庫?;ヂ摼W作為公眾探索健康知識、尋求個性化健康指導的渠道,個體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在線醫療咨詢平臺等先進工具,實現從被動信息接受者向主動學習者的轉變,這一過程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其健康知識體系,還促進了個人健康素養的自我提升,為疾病的預防、康復及長期健康管理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
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虛擬網絡社群作為新型社交形態迅速崛起,成為連接患者、家屬及健康倡導者的橋梁。這些社群通過在線對話與交流,不僅滿足了成員對于特定健康信息的需求,還促進了社會支持網絡的構建。社群成員在共同面對健康挑戰的過程中,還形成了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的社群文化,為健康管理的社會參與和集體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一)網絡社會支持對于社會支持的研究,最早是由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進行的一項關于自殺的學術研究。國內開始關注社會支持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左右。之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學者的研究焦點逐漸從傳統的社會支持領域轉向了傳播領域,開始深刻認識到社會支持與傳播之間的緊密聯系。在現有的研究中,不少學者深入探討了傳播互動如何影響社會支持網絡的構建以及社會支持的傳遞,他們認為新聞群組、電子郵件(e-mail)和電子布告欄系統(BBS)等平臺,不僅能夠提供陪伴感、信息資源和歸屬感,還能有效地為個體提供解決情感或心理問題的社會支持。通過這些平臺,人們學會了如何去尋找和分享信息內容,同時也揭示了信息在互動中是如何被創造和理解,從而進一步促進了社會支持網絡的構建和強化。
盡管學界尚未對“網絡社會支持”這一概念給予明確的界定,但學者已經開始將現實生活中面對面交往中的社會支持理念拓展到了互聯網環境中,由此衍生出“計算機中介的社會支持”和“在線社會支持”等表述方式。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網絡社會支持是個體與其社交網絡中的多元節點所進行的一系列連貫、錯綜復雜的資源交換與互動過程。對于網絡社會支持的研究,為網絡心理健康、在線社區建設等領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啟示。
(二)在線健康社區成為獲取社會支持的新平臺在傳統醫療模式中,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往往缺乏深度,這種交流模式往往由醫生作為知識的權威來主導患者的治療進程。在這種不平等的醫患關系中,患者通常處于被動和失語的位置,他們的聲音和需求被忽視,導致他們難以在治療過程中發揮應有的能動性。這種權力失衡的醫患關系不僅限制了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管理的參與程度,還可能使患者在面對健康挑戰時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挫敗。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治療過程缺乏個性化,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和患者的整體健康體驗。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公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也促進了在線健康社區的蓬勃發展。在線健康社區為用戶提供了開放、互動的平臺,便于他們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及獲取社會支持,從而提升醫療效率、創新醫療形式,使得可替代性渠道成為全面、便捷、高效的健康醫療信息交流新途徑。
在線健康社區的構建并非基于傳統的經濟資本或社會資本的互利與交換模式,而是深深植根于具有相似的疾病體驗與患者之間的分享。疾病患者帶著對知識的需求、對心理支持的期盼和對社交互動的需求,紛紛加入這些在線健康社區。而在線健康社區作為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其核心要素由信息、用戶以及社區三者構成,它們之間緊密相連,相互交織。信息不僅是用戶在網絡健康社區中互動行為的記錄,更是推動社區信息服務與知識發現的關鍵動力。社區不僅為用戶的行為活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還為他們信息的產生和傳播營造了獨特的文化環境和制度機制。在這個環境中,用戶可以自由地表達、學習、分享,從而獲取到寶貴的健康知識和情感支持。這樣的健康社區,讓他們能夠堅定戰勝病魔的信念,找到志同道合的病友共同體并獲得歸屬感甚至在疾病的陰影下重塑對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5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中華女子學院校級研究生科研課題“抱團‘控糖’:糖尿病患者在虛擬網絡社群中的互動研究——以微信平臺為例”(項目編號:ZKY20401060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