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例
劉又嘉? 王潔晶
【內容摘要】近年來,智慧媒體漸趨廣泛地融入高校教育教學領域,以賦能高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在思政課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因之得以探索與實踐。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例,探討思政課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的價值意蘊,揭示思政課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的內在機理,并進一步分析思政課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對師生主體數字素養、教師教學過程、學校數字基建等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智慧賦能;課堂參與;思政課教學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強調要推進“教育數字化”。近年來,依托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等應運而生的智慧媒體漸趨廣泛地融入高校教育教學領域,以賦能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數字時代,“數字青年”成為新時代青年新的身份標識。那么,面對“數字青年”,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究竟如何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進而真正實現智慧媒體的賦能功效,這是有待進一步深化剖析的理論問題,亦是推進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所需?!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簡稱“概論”課程)是高校思政課中的重中之重,是高校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最關鍵課程。該課程在持續的教學改革創新推進中不斷完善。當然,一定程度上看,課程教學中仍然存有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參與機會有限、參與效果不佳等問題。該課程如何順應數字化轉型趨勢,并借助其破解現狀問題,是關乎能否有效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教育教學實效以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議題。
課堂參與是學生在進行與課堂學習相關的活動中投入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學生的課堂參與往往建立在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基礎上,通過語言、文字等將自己內化的思想觀點、情感態度、訴求困惑等反映出來,積極加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概論”課堂上,學生的課堂參與是學生思考、吸收、理解、探索并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外化過程。其間,深度反映著學生的深層思維、內心情感、立場態度、行為意向。顯然,在“概論”課堂上,積極而有效的課堂參與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更有助于教師結合學生課堂參與中所反饋的情況,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內容、方法等,進而持續提升教學實效。在此,本文基于“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效果分析,以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為切入點,探尋智慧媒體賦能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內在機理及其新要求。
一、“概論”課程教學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的價值意蘊
積極的課堂參與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最為直接的課堂表現形式。課堂積極表達行為有助于學生獲得更高水平的學習成果 , 也是衡量本科教學質量微觀且重要的因素。該課程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有助于激活教學話語,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
(一)教學話語:激活“概論”課程的教學語言
教學話語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言說主體運用語言進行言說的行為及其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是要以話語言說為最基本的傳播媒介和溝通方式,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內化為教育對象的價值觀,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顯然,思政課教師教學話語的吸引力是影響學生對思政課內容接受、認同、內化、踐行的重要因素。
“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具有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突出特征。在該課程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單向性灌輸授課方式,運用抽象、枯燥的教學話語講道理,很難引發學生的語言、思想與情感共鳴,可能造成“隱性逃課”的現象,導致“概論”課程教學實效降低。但是,如若教師在采用啟發式教學、共同探究式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同步借助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則可使該課程教學話語“活”起來。教師依托雨課堂等智慧媒體展開問答互動及學生互動文本全數據匯總記錄等,可以有效匯聚青年大學生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理解的經典表述,并積累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的青年流行語錄庫。若將其中優秀語錄吸納為教學話語,可以最大化激活教學語言,并最終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的青年化闡釋。
(二)教學過程:優化“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正確反映教學客觀規律,有效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行為范型。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及內容,對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學情、資源、媒介互動狀態等要素分別加以整合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樣式。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掌控者,需要通過教學設計及教學環節推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首先,在“概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基于對雨課堂等智慧媒體平臺上教學資源的挖掘、積累與建設,可形成“互動議題模塊”“短視頻模塊”等不同的教學資源模塊,為智慧媒體賦能該課程中學生課堂參與的互動議題素材及其教學模式優化等做好準備。此后,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可以推進構建“對話式教學”的教學范式。
“對話式教學”實質是要體現教學活動的啟發性和探索精神。該課程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可以推進“對話式教學”教學范式的構建,這將有效改變以往以獨白式、勸導式和控制式為主的思政課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模式的革新,提升教學成效。此外,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可作為學生訴求與困惑表達的重要渠道。智慧媒體上的全過程數據追蹤與記錄以及精準化教學診斷與反饋,可實現教學全過程中的即時學情分析,這有益于教師隨時結合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困惑、理解偏差、錯誤傾向,及時解答、糾偏與引領,使教學過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搜索公眾號:“教育傳媒研究雜志社”。)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提升面對重大突發風險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研究”(項目編號:21&ZD316)、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網絡圈群化視域下青年大學生政治信仰風險的識別與防范研究”(項目編號:24CKS068)、江西師范大學教改課題“思政課中智慧媒體賦能學生課堂參與研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例”(項目編號:JXSD20241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