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廈門大學中國式現代化法律文化傳播學社的大學生們走進廈門市演武小學,為三年級同學帶來了別開生面的“法律講壇”素養課堂。鄭羽/攝
“小學生因爭吵用墨水潑灑了同學衣服,這樣的行為是否違法?”3月10日,在福建省廈門市演武小學三年級的教室里,廈門大學中國式現代化法律文化傳播學社社長李宇翔拋出了問題,引得臺下小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分析,他向小學生們解釋了違法與犯罪的區別,以及如何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這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法律講壇”素養課堂,也是李宇翔和社團成員們接到的新任務:新學期每周一下午,他們將走進演武小學,為青少年帶去法治啟蒙教育。李宇翔覺得,“在實踐中面對不同人群,探索法律文化傳播的不同表現形式,這是學社的魅力所在”。
幾年前,剛進入西安交通大學學習的呂雯琪,被浪潮工作室招新時推出的“根據關鍵詞回憶時事熱點”的小游戲吸引,報名加入了社團。和很多關注社會現實與熱點問題的大學生一起,撰寫了不少評議文章。
如今,讀大三的呂雯琪已經成為浪潮工作室學生負責人。在她看來,“猶如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一般,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都可以在思政社團活動中實踐,全面認識問題,辯證思考問題”。
不久前,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共建高校“大思政”體系 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深度融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進基層,廣泛開展學術實踐、主題實踐、社區實踐、體驗實踐和公益實踐等思政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素養,弘揚奮斗精神。
近年來,一批批植根于大學生興趣和學術專業,又融合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思政類社團出現在大學校園中,成為“第二課堂”。青年學生成為主角站上了課堂的“C位”,主動回答社會大課堂提出的“真問題”。
小社團主動鏈接大社會
李宇翔本科畢業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因對法律的濃厚興趣選擇了跨學科攻讀法律碩士,去年到廈門大學法學院學習。面對“法律+傳播”的陌生領域,他加入了學院指導的學生社團“中國式現代化法律文化傳播學社”,并成功應聘為社長。
他們組織社團實踐活動走進小學、社區、醫院,開展普法活動。李宇翔告訴記者,在深入基層的活動中,他們發現不同人群對法律知識的接受度差異顯著,“這促使我們不斷調整傳播形式,以更貼近受眾需求的方式傳遞法治理念”。
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和社會大眾關注法律文化,他們嘗試在普法中融入趣味元素。他舉例說,通過剖析《甄嬛傳》中“華妃”角色的“罪行”,引導參與者結合現代刑法條文進行虛擬審判,“將經典影視情節轉化為生動的法律實踐課,這種創新形式既拉近了法律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也提升了普法活動的參與度”。
李宇翔一直將社團指導老師鄭金雄的話記在心里,“我們要讓自己的聲音洪亮,讓更多人聽到”。在他看來,思政類社團更強調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將個人成長融入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從而激發個人與社會之間有機關系的深度思考”。
作為學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習社(以下簡稱“馬學社”)指導老師,廈門大學團委副書記、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李嘉楠談道,“要讓學術傳統在學生中發揚光大,我們希望以學生思政社團的形式,挖掘對經典原著感興趣的學生,將理論學習與祖國大地的研究結合起來”。
依托廈門大學《資本論》數字紀念館打造的沉浸式學習空間,一批熱愛經典原著的學生主動學了起來。不過,他也坦言,學習經典原著需要長期投入,“可能讀3遍才能懂,但埋下興趣的種子就是成功”。
一年半前,經濟學系博士生柳雅姿被馬學社推出的經典原著讀書會吸引,“讀書會邀請的嘉賓分享的內容十分前沿,十幾個學生圍坐一起可以自由地與嘉賓面對面討論”。
讓她記憶猶新的,還有去年暑期社會實踐期間舉辦的一場開在稻田邊的理論讀書會。他們來到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在稻花飄香、鴨群嬉戲間,與當地大學生、基層工作人員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
呂雯琪讀高中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當時她經常瀏覽新聞。一次,有關自己所在城市的網絡謠言流行,她意識到,“如果沒有辨別能力,很容易被網絡謠言和情緒化信息影響,這讓我開始關注信息過載與輿論場中的理性思辨”。
在浪潮工作室,社團成員的成長路徑清晰明確:從信息收集、輿情分析到綜合判斷,逐步培養“預判能力”和“書面加工能力”。呂雯琪加入后,開始在學姐學長的帶領下撰寫時事熱點評議稿件,通過青年視角建言獻策。
她還告訴記者,社團曾設計了模擬輿情的小游戲,要求成員根據同一事件撰寫新聞稿并預測公眾反應,“這種訓練讓我們學會從多角度審視問題,避免被極端言論裹挾”。面對爭議性話題,他們也會進行理性探討?!袄玑槍Α處熜睦砜己恕l的網絡爭論,我們梳理各方觀點后提出,既要關注教師心理健康,也要避免考核機制流于形式?!眳析╃髡J為,這類實踐幫助她以更客觀的心態看待網絡信息,“虛假消息不易再擾亂我的情緒,這是課堂外的寶貴收獲”。
在她看來,“與其他興趣類社團不同,浪潮工作室更注重將思政課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
青年學生站“C位”,讓理論學習“活”起來
加入中國人民大學延河講師團的過程,被王海蓉稱為“大學生涯里最驚喜的雙向奔赴”。時隔3年,正在讀研二的她已經從一名普通的學生講師,成長為講師團團長。至今,講師團足跡已遍布全國27個省份,先后走進全國3000余所大中小學。
如何用“青言青語”講好“大道理”?王海蓉告訴記者,她曾撰寫過一篇關于校史校風的宣講稿,“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風是‘忠誠、團結、緊張、活潑’,我會為每個詞找尋校史上的人物或群像故事作為支撐,再把校史與黨史、新中國史結合起來講述,讓聽眾既能站在宏闊背景中體會校風的深刻內涵,又能從榜樣故事中對校風有更加具象的認知”。
在王海蓉看來,“宣講員首先要自己真懂真信,再進一步將黨的創新理論和青年的奮斗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是一個人、一群人帶動一大批人的過程”。
在深耕思政宣講的同時,延河講師團還成立了朗誦隊,通過朗誦這一生動形式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述黨創辦人民大學的故事?!段覀儚难影沧邅怼肥茄雍永收b隊經典的作品之一,王海蓉曾作為導演、朗誦者等多重身份深度參與這部作品的展現?!扒坝嘘児?,星光燦爛;后有來者,群英堂堂”,在2024年開學典禮上,當幾千人的會場中掌聲雷動,許多觀眾拿出手機記錄,王海蓉感慨地說:“在延河,有一百種熱淚盈眶的理由?!?/p>
最近,柳雅姿正在牽頭推進馬學社的朋輩領讀項目,高年級學生作為導師,將帶著低年級學生一起學習。“我們會在戶外活動,比如在咖啡廳、宿舍、芙蓉湖畔等輕松的環境下,讓理論學習化整為零,使學習更加靈活。”她告訴記者,她計劃講述《共產黨宣言》,“對自己來說,這確實是巨大挑戰,但能促進自己有效地學習進步”。
記者從廈門大學團委獲悉,圍繞“定位準、吸引強、創新多、影響大”的目標,該校培育了思政類社團15個,以“思政社團”引領“社團思政”。李嘉楠認為,在社團,學生始終是主角,這里也是他們自主成長的家園,“思政教育需要適應信息化趨勢,利用社團的‘親近感’與傳統課堂有效銜接。讓社團里的‘朋輩導師’,成為大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橋梁”。
在西安交通大學團委書記李立波看來,學生社團以學生共同的興趣為紐帶,是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跋啾扔趥鹘y思政課堂,培育思政類學生社團,一方面可以發現、團結、聯系一批對理論學習、研究、闡釋和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感興趣的學生,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另一方面能夠通過青年的話語體系,在青年群體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青年聲音,提升思政教育的時代感和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