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成長:教育的溫暖旅程

▲陳 勇 汕頭經濟特區幼兒園
大家好!我是汕頭經濟特區幼兒園大班級的勇勇老師。在充滿自由氛圍與無限創意的雅園木工坊里,每天都能看到一雙雙閃爍著創意光芒的小眼睛,那股對世界的探索欲,總是給予我們數不清的的驚喜與美好的想象。隨著木工活動的深入開展,我時常思考,如何讓幼兒園的木工活動更具有創造性并與傳統文化相鏈接?
身為潮汕子女,我們世代傳承的文化瑰寶始終保持著鮮明的特征。尤其是潮汕民間舞蹈,如今在五湖四海綻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園一直致力于潮汕民間舞蹈的課程化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對潮汕英歌舞濃厚的興趣。如何把孩子們的興趣點與傳統文化巧妙融合,以木工活動的形式來展現潮汕英歌舞這個主題,我意識到,這會是一場意義深遠的教育創新。

獨具特色的英歌舞和木工有什么聯系?我帶著小精靈們共同開展制作材料的探索,開啟一場融潮汕民間舞蹈的木工之旅。在這場旅途中我看到了小精靈們對木工活動以及潮汕民間舞蹈的熱愛,在我眼中尋找到了潮汕英歌舞的獨特表征。
孩子們拿起畫筆在設計圖稿上勾勒出心中英雄人物的形象,那一個個英姿颯爽的動作、充滿創意的服飾......無不展現著他們豐富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看著他們認真創作的樣子,我不禁為他們贊嘆。但制作英歌小人的過程或許比想象中更具有挑戰性。在嘗試用鐵絲組裝英歌小人身體和手腳時,孩子們發現零件總是掉落,進度陷入了僵局。我走到他們身邊,蹲下身心,耐心地引導說:“不著急,我們慢慢來,試試換個方向或者找小伙伴合作,問題可能就解決啦”。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逐漸找到了方法,變得更加自信,能夠更加大膽地進行創作。

前行的軌跡總在曲折中延伸,迂回過后方能奔向更廣闊的天地。鐵絲容易斷掉的問題又擺在大家面前,孩子們一時陷入沉思,不知如何是好。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困惑,我們溫柔地摸摸他們的頭說道:“沒關系,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或者換別的材料?”經過師幼的共同探索與嘗試,發現螺絲和螺母的組合,能夠完美完成手腳和身體的組裝。當孩子們成功地完成英歌小人那一刻,興奮的歡呼聲回蕩在木工坊里。他們就像一群充滿魔力的小精靈,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了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陶行知先生曾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用耐心與愛心,為小精靈們撐起一座充滿歡樂與創意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孩子們肆意歡笑,勇敢探索。他們每一次小小的進步,每一個好奇的眼神,每一聲奶聲奶氣的“老師,我成功啦”,如同春日繁花,溫暖而又燦爛,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幸福與滿足。

孩子們的手是靈巧的,我們一起“用鋸子演奏著交響曲”“用錘子敲擊著音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創造出一個個獨屬于小精靈的神奇世界。我用鼓勵的眼神、溫柔的話語為孩子們提供著真摯的支持。孩子們用靈巧的小手給予我一個又一個驚喜和滿足。當我舉起手中這個英歌舞小人,我看到了,在“勇勇”木工坊里,我們一起面對挑戰,一起分享喜悅,一起書寫著獨屬于我們美好篇章的每一個瞬間。這些瞬間,將成為我教育生涯中最寶貴的財富,也將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最難忘的回憶。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弘揚教育家精神,在教育溫暖的旅程中,我追隨教育家之光,陪伴小精靈們描繪出五彩斑斕的成長畫卷,在小精靈們心中種下傳統文化的種子,用愛與陪伴見證了彼此的成長。
編輯| 梁思思、曹楊
審核| 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