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夢 郭 卓
【摘要】本文采用主題建模(LDA)和情感分析方法,對 2019 年 12 月和 2020 年 5 月期間微博和 X 平臺的 106420 條中醫相關帖子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發現,國內微博平臺主要呈現生活化傳播特征,內容集中于養生知識、文化傳承等實用議題,反映了中醫在本土健康管理中的深度滲透;而 X 平臺則更關注中醫的國際合作與科學驗證,體現出全球受眾對傳統醫學現代化轉型的期待。情感分析表明,微博以中性討論為主,內容相對理性;X 平臺則因涉及文化比較等敏感議題,負面情緒更為突出。研究揭示了中醫傳播的雙重挑戰:對內需要強化生活化表達以增強公眾認同,對外則需要平衡科學話語與文化闡釋以提升國際接受度?;诖?,本文建議采取差異化傳播策略,兼顧本土實踐與國際對話,為中醫文化的全球推廣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中醫;社交媒體平臺;用戶生成內容;主題建模;情感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攀升,中國傳統醫學的全球吸引力和影響力已悄然上升。中醫學不僅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偉大創造,同時也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015 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受中醫典籍啟發,發現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獲諾貝爾醫學獎,更是將中醫學帶入全球的聚光燈下。2010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進一步彰顯了中醫文化的國際地位與價值。隨著中醫文化被公眾認可,其在國內外主流社交平臺吸引了大量的關注與討論,也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視。
但是,當前中醫文化在全球推進過程中缺乏對于新媒體語境下中外傳播的對比與考量。首先,與傳統媒介不同,新媒體具有平民化、融合性、實時性等特點,民眾自發生產的內容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廣、可雙向互動,已逐漸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其影響力不可忽視;其次,中醫文化在全球推進的過程中缺乏對海外媒體傳播現狀的研究分析。通過跨文化對比了解,中醫文化海外信息環境有助于我們有針對性地設計制定傳播推廣策略。因此,研究中醫文化在國內外新媒體環境中的傳播內容和模式,對拓寬中醫文化的全球傳播途徑、實現多元化發展尤為重要。
為系統分析中醫在社交媒體中的話語形態,本研究采用了主題建模(LDA)與情感分析相結合的計算研究方法,對國內外兩大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對比與分析。一方面,兩者具有可觀的用戶基礎,微博擁有龐大的中國用戶群體,能夠反映國內民眾對中醫的真實態度,而 X(原 Twitter)作為全球性平臺,其用戶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能夠展現海外受眾對中醫文化的認知與評價;另一方面,兩者皆為開放性平臺,用戶可在平臺上自由表達觀點、分享信息并進行互動,為研究中醫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提供了豐富的文本數據;最后,微博和 X 在信息傳播機制上具有相似性,如話題標簽(Hashtag)和熱門話題榜功能,便于研究者追蹤和分析中醫相關話題的傳播軌跡和熱度。通過深入分析兩個平臺上關于中醫的討論內容、情感傾向和傳播特征,本研究試圖揭示中醫文化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差異與共性,為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中醫國際傳播策略提供數據支撐,最終推動中醫文化的全球化傳播與創新發展。
一、文獻綜述
(一)中醫藥文化歷史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中國古代醫學體系的統稱,其理論基礎包括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以及氣血津液等核心概念。其所強調的“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此精神指導下通過辨證論治的方法,運用中藥、針灸、推拿、氣功等多種治療手段,以達到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目的。中醫不僅僅是一種醫學體系,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智慧與實踐經驗。
近年來,中醫在國際醫學領域的影響力逐漸提升。2015 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抗瘧藥物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本土學者,而這一突破性研究的關鍵靈感就源自東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所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屠呦呦團隊以此為依據對藥用植物黃花蒿進行系統研究,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用以抗瘧。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基于青蒿素的聯合療法已成為全球抗瘧標準治療方案。自其 2000 年推廣應用以來,截至 2022 年,作為抗瘧核心手段,該療法推動全球瘧疾死亡率下降了 50%,避免了 1170 萬死亡病例。與此同時,針灸作為中醫最具代表性的診療手段之一,已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方認可,并被納入其傳統醫學戰略規劃。2010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肯定了中醫作為中華文明瑰寶的全球文化價值。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目前中醫已在 183 個國家和地區推廣使用,起源于中醫的傳統醫學已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 11 次修訂本》。中醫藥在全球范圍內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彰顯了中醫在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上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推動了其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與認可.....(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搜索公眾號:“教育傳媒研究雜志社”)
本文系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公共衛生危機下中醫文化的新媒體中外傳播及其影響”(項目編號:21GZGX2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