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坤
【摘要】新時代教育正經歷深刻變革。作為連接教育實踐與社會認知的橋梁,教育新聞宣傳承載著傳遞信息、凝聚共識、塑造價值的重要使命,應緊扣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的本質特征(簡稱“三性”)回應國家教育發展需求與社會期待。本文基于“三性”視角,結合教育新聞實踐案例,提出優化內容生產、創新傳播形式、強化價值引領等改進策略,以推動教育新聞宣傳從信息傳遞向價值建構升級,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撐。
【關鍵詞】教育三大屬性;教育新聞宣傳;優化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凸顯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從本質上定義了教育新聞宣傳的價值坐標與行動邏輯,進而對其提出了具有規律性的核心要求。在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奮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教育新聞宣傳工作者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不斷增強“四力”,促進教育“三大屬性”在新聞宣傳實踐中的有效表達。
一、教育的三大屬性與教育新聞宣傳的內在聯系
政治屬性、人民屬性與戰略屬性是教育的核心屬性,其理論框架的構建源于對教育本質及其社會功能的深刻認識。馬克思指出,教育是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受到統治階級意志的影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實踐中,教育的政治屬性進一步強化為堅持黨的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要求。教育的人民屬性則體現了教育服務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取向。教育的戰略屬性要求著眼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更加突出教育的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大戰略上推進教育發展。教育的三大屬性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內在統一整體,為教育發展和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導,也構成了教育新聞宣傳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政治屬性:教育新聞宣傳的根本底色
堅持教育的政治屬性,就是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育人導向。教育新聞宣傳必須把政治方向置于首位,在思想傳播、政策闡釋、輿情引導方面發揮應有功能,通過及時準確地解讀教育政策制定與執行中的黨的領導作用,有效增強社會對教育政治屬性的理解與認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后,湖南教育電視臺迅速推出系列報道,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的足跡,走進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湖南大學、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等學校,生動展現學校在思政課改革創新中的鮮活實踐,引導廣大學子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立德樹人是教育政治屬性的核心體現,也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這一理念強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教育新聞宣傳工作者應著力聚焦大思政建設、校園文化培育、教育典型事跡等,通過真實感人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彰顯教育的政治屬性。湖南教育電視臺推出的“我是接班人”網絡大思政課堂,通過融媒體視創與大平臺共享的方式,吸引了超過 3000 萬人次參與學習,創造了單節課學習人次突破 1 億的紀錄。這一案例不僅展示了立德樹人理念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生動實踐,也為其他地區和學校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逗鎺煴怼废盗袌蟮劳ㄟ^宣傳推介典型教師的先進事跡,激勵更多教育工作者將匠心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的燈塔。
(二)人民屬性:教育新聞宣傳的價值根基
教育新聞是為廣大受眾所關注的、新近發生的、教育事實的信息傳遞。教育新聞宣傳應該聚焦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堅持群眾視角、反映人民呼聲、回應社會關切,使新聞宣傳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
教育公平是人民性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本質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公平不僅關乎個體的發展權利,更關系到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教育新聞報道在反映教育公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過關注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弱勢群體教育保障等議題,展現教育公平取得的進展與面臨的挑戰。例如,湖南教育電視臺多組記者走進衡南縣、石門縣等地,多維度、寬視角剖析“攻堅大班額”過程中的探索與成效。在“走向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系列報道中,聚焦農村教育的發展現狀,探討政府如何通過政策傾斜與資金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求是人民性的重要內涵,也是新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目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樣化與個性化,這不僅體現在對教育質量的追求上,也反映在對教育服務內容與形式的期待中。教育新聞宣傳在涉及這一方面主題時,應注重挖掘教育領域為滿足人民需求所進行的探索與創新。如湖南教育電視臺推出《勞動教育在湖南》《校歌嘹亮青春飛揚》等報道,聚焦學校特色課程建設、個性化教育模式實踐,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同時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與社會影響力。今年高考前夕,記者探訪長沙市區唯一對口高考專用考場后,引發受眾對“職教高考”的廣泛討論,提升了群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強化了“人才成長有多樣化途徑”的理念與共識。此外還注重打造 “民生服務型” 宣傳產品,如制作推出 “義務教育入學全流程動畫指南”“高校助學貸款申請圖解”,以實用性內容滿足受眾的教育服務需求。
總之,教育新聞宣傳應堅持問題導向與效果導向,通過客觀分析與深入采訪,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風與形式,全面反映教育在回應人民期待方面的努力與成果,全面展現教育公平的內涵與實踐路徑,從而彰顯教育的人民性特質.....(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搜索公眾號:“教育傳媒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