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這片廣袤的沃土上,有一位耕耘者始終堅守初心,以滿腔熱忱與不懈追求,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教育篇章。她,就是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學副主任、北京市美術學科正高級教師——田春娣。

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學副主任
北京市美術學科正高級教師
田春娣
從教34年來,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從區級骨干到市級美術學科帶頭人,從學校學科組長到藝術教學副主任;從學區首席教師到擔任區級工作室主持人,從海淀區名師工作站學員到工作站導師;——她每一步攀登、每一次重任、每一次的轉變,都是無數的汗水與錘煉,都凝聚著她對教育事業的極致追求與持續突破。

敢于創新、熱衷探索,是田春娣老師最鮮明的特質。她很早便敏銳捕捉教育新趨勢,2015年當“跨學科教學”尚未普及時,她便率先開展美術與音樂學科的跨學科研究,以“聯覺”為媒,引導學生通過多感官體驗激發創作靈感,早期的學科融合探索為隨后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時代的變革,田老師的研究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她吸收了以大概念構建單元的理念,在原有研究基礎上以“學科大概念”為綱,打破學科內知識壁壘,持續對跨學科展開研究, 2020年成功立項北京市教育學會課題,2023年主持北京市“十四五”教育規劃課題,她始終走在研究的前沿,不斷突破自己。2024年更積極地以項目學習的方式推進藝術與語文、京劇等學科的深度融合,在語文團隊和金帆京劇團的助力下成功策劃并組織了“文物里的中國”“尋文化之根,探國粹之美”項目學習活動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打開了藝術領域跨學科研究的新局面。

她始終心懷感恩,常說:“我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養和同事的支持,現在我有能力了,更要帶領大家一起進步。她全力為校內外教師搭建平臺,無論是校內研討、公開課,還是區市級比賽,她都傾心指導。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同上一堂課”活動中,她指導近二十位教師備課磨課,幫助他們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現風采。除了課堂教學,田老師還鼓勵大家將教學困惑轉化為研究課題。在她的推動下,越來越多藝術教師主動投身科研,有的已獨立主持課題,學校藝術教師團隊的科研與教學水平顯著提升,在她引領下,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多名教師陸續成長為區級骨干、學科帶頭人,成為區域藝術教育的中堅力量。田春娣老師也因在教師培養中的卓越貢獻,連續多年受聘為海淀區名師工作站導師,并榮獲“優秀導師獎”,真正踐行了“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教育情懷?!?nbsp;

她常常說:“40分鐘的課堂時間不夠用,1小時才過癮!”這句話道出了田老師對課堂的癡迷、對學生的熱愛。在中關村一小校園的墻壁上、走廊間,處處點綴著學生充滿創意的作品。田老師一直秉持“以美育人”的理念,用心營造這樣一個浸潤美的環境,讓生動的、富有想象力的創作裝點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她希望,這些無聲的作品能夠向每一位走進學校的人傳遞涌動的創意與活力,也讓師生在日常中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愉悅與啟發。為了這一目標她主動要求參加課后服務,親自執教并輔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她不怕麻煩,每次活動都精心設計方案,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材料,變著花樣的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雖年近55,但在課堂上田老師始終眼里有光,活力充沛。孩子們創意紛呈的作品和燦爛的笑容,正是她最大的幸福來源。

三十五載春秋流轉,田春娣老師以堅守與熱愛書寫美術教育的精彩,以創新與奉獻點亮學生與教師的成長之路。如今,她依然懷揣赤子之心,步履不停,以匠心筑夢,以愛心育人,繼續書寫著她的教育故事。
編輯| 夏天、曹楊
審核| 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