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縣域普通高中(以下簡稱“縣中”)占據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學生在縣中就讀,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9月26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對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五大任務。
一要擴資源,適應學齡人口變化,科學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擴大公辦學位供給;二要提質量,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推進“五育”融合發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健全師資隊伍建設機制;三要強保障,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加大省、市兩級對教育基礎薄弱地區縣中的投入支持力度,優化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按標準足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四要優生態,樹立科學教育理念,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嚴格規范縣中辦學行為,深化評價改革,整治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禁止搶挖縣中優秀校長和教師;五要促融通,推動高中特色多樣發展,持續優化職普結構,推進職普協調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將持續增長,預計2029年達到峰值。同時,隨著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人民群眾對接受良好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普通高中發展將面臨學齡人口持續增長和普及水平持續提升雙重挑戰。
為此,《行動計劃》提出了八大行動。
一是教育資源擴容行動,建立學齡人口和學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推動現有普通高中挖潛擴容,新建一批普通高中。
二是實施辦學條件改善行動,完善國家普通高中學校建設標準,有序推進縣中標準化建設,重點補齊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地、學生宿舍等基礎設施短板。
三是課程教學提質行動,嚴格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強化學校選修課程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完善選課走班,加強研究性學習和跨學科教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建立省市教研員聯系縣中機制。
四是教師隊伍提升行動,及時補充縣中緊缺薄弱學科教師,鼓勵城區高中優秀教師到縣中支教,“優師計劃”等項目向縣中傾斜,培養一批縣域普通高中領軍教育教學人才,在職稱評聘、待遇保障方面給予縣中教師更大支持,選優配強縣中書記、校長。
五是教育數字化賦能行動,支持縣中建設智慧教室,用好國家、省級智慧教育平臺資源和功能,鼓勵城市高中向縣中開放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提升縣中教師數字素養。
六是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深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市級在資源配置、經費投入、教育評價、規范辦學等方面的統籌力度,開展綜合高中建設試點,探索登記入學、均衡派位、劃片招生等多元化錄取改革,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
七是辦學規范化行動,以省為單位明確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寒暑假時間,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集中上課補課或組織測評,嚴禁省屬、省會城市高中違規面向縣域掐尖招生。
八是對口幫扶行動,實施新一輪教育部部屬高校縣中托管幫扶項目,深化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將縣中托管幫扶納入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整體規劃,高校招生專項計劃向教育基礎薄弱地區傾斜。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一些地方縣中還存在片面強化應試教育的傾向,長時間刷題、反復刷題的情況還比較普遍?!缎袆佑媱潯丰槍δ壳翱h中存在的在校學習時間過長,雙休日、節假日違規補課等問題,就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提出了明確要求。
首先,要求各地以省為單位明確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寒暑假時間,確保學生的作息時間合理合規。其次,要求保障學生課間休息、午休、晚間睡眠和自主學習活動時間,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集中上課補課或組織測評。再次,要求寄宿制縣中結合學生實際,統籌安排好學生起床就寢、早操早讀、晚自習和課外活動,防止超長時間學習和擠占正常休息時間。